学长干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611803考研经验分享缩略图

学长干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611803考研经验分享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小凯学长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

学姐/学长信息?/Profile/

学长干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611803考研经验分享插图

小凯学长

专业方向:民商法学

初试360+~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

?我为什么想读研?

对于为什么读研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我自己也是一样。大体来讲,大多数本科毕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读研,总结起来有两种动机:第一种是为了追求学历上的提升,提升工作上的竞争力。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很大,很多工作都设置了学历要求,提升学历也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当然,出于这种动机选择考研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不知道毕业了做什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考公务员太难、迷迷糊糊地跟着身边的朋友一起考……这些都可以归到第一种动机里。第二种动机是对某些专业领域已经有了一些基本了解和独立思考,想要继续读书深造去了解这一领域。这种动机学术上的追求会更多一点,今后也有读博或者出国留学的打算等等。应该说,出于这种动机考研的学生很多都很优秀,本科的时候也可能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家里边也比较支持,对于目标院校和和专业也有过一定的了解,随大流
学长干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611803考研经验分享插图

考研的成分少了一点。

?

我自己当时选择读研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一种动机,“随大流”读了研究生。但是后来在读研的过程中,视野逐渐开阔,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所以当时入学时的想法也有了变化,读研好像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学历的提升,会有一些实现自身价值的考虑。可以看到,当一个人所在的平台不一样的时候,当一个人身边的人群不一样的时候,想法也是会有改变的。所以现在回头来看,我自己当时之所以读研纯粹是为了提升学历,但是到现在想法已经完全变了,因为我现在还在继续读书深造,在这一过程中会想要追求一些自己本科毕业的时候未曾想过的今后的生活方式。所以在这里,我还是鼓励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选择继续读一个研究生,提升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你的视野和能力也得到改变,这也是很重要的人生体验。

?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考研过程中对于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其实有很多技术性的因素在里面,简单来说就是好学校和好专业之间的平衡问题。有的学生可能立志考名校或者热门专业,但是这一选择的难度也会相应加大。我自己当时的考虑是更看重“好专业”,因为感觉如果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好像读研过程也不会很快乐。这样以来,目标学校的期望就要拉低,因为好学校和好专业很多时候是不可兼得的。同时由于自己的目标院校就是自己本科时就读的学校,我对母校的教育资源和老师水平还是相当认可的,觉得自己在读研的过程中能够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于是就做出了选择。

?

很多时候,对于考研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最好是有一些有经验的人指导一下,比如目标学校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网上查不到的但对备考很有帮助的信息,比如报考的某一老师的风格以及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报考学院最近两年的学术关注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刚接触考研的学生其实非常重要。此外,对于参考资料,有了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指导,复习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我所在的学校所列的考研参考书目只是在合理划定考试范围和稳妥选取参考教材之间进行了平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划定的每本参考书目都在备考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因此,真正需要的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参考书目,有主有次,以一本核心参考书目为主,其他为辅。

?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考研初试的复习规划我觉得按照三个阶段来安排最为合适。

第一阶段是基础巩固。很多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实并不扎实,这在每年考研面试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很多考生往往在基础知识上栽了大跟头,这就导致面试老师对这些学生的第一印象很不好。所以,第一阶段还是要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基础,打好底子,尤其法学专业,非常强调基本法律知识和制度。很多考生往往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蜻蜓点水,觉得自己都会,但是一到考试就出现基本概念错答、法律名词混淆、构成要件遗漏等问题,这些都是在第一阶段需要通过踏实学习避免的短板。

第二阶段是专题强化。研究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选拔的要素考虑除了考察基本知识之外,就是考察考生的学术敏感度,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第二阶段完成。按我个人的习惯,第二阶段的专题强化我会花很多时间去准备,主要是为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因为第一阶段的基础巩固背诵和记忆的成分很多,但是又难免会出现记不住记不清的情况,这就需要在第二阶段回本溯源地复习,形成各个考点之间的知识联结。应该说,法学专业课的考试除了名词解释这一固定的试题形式之外,其他部分的简答和论述部分的试题,其实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知识体系,这一点需要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戒躁戒躁,逐一击破。

第三阶段是热点和模拟。考试避免不了热点。我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在备考过程中,近几年的学术热点和新的法律动向是复习阶段的重中之重,试卷上出现的每个试题都与近几年的学界关注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因此有目标地选取若干问题进行专题复习是提升考试成绩的关键。大型考试的热点预测是一个技术性很高的工作,最好还是有专门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而且除了初试之外,这项工作的成果也会在复试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会增加面试老师对考生的信赖和认可度。至于真题部分和模拟训练,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这里不过多展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历年真题中看到目标院校的出题偏好,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我安排的备考时间线如下,供各位考生参考:

基础巩固(3-5月份)。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对参考教材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全覆盖学习,并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有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花费四、五个月的时间进行学习,这在我看来没有必要,因为基础阶段的很多知识点是机械性记忆,背了忘,忘了背,循环往复,效果不佳,不如通过第二阶段的专题训练快速夯实知识点。

专题强化(6-9月份)。对于很多在校生来讲,专题强化需要抓住暑假前后的黄金备考时期,进行大块时间的专题学习。我在专题强化阶段安排的时间比较多,主要是因为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发现基础阶段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知识点的学习遗漏、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专题强化阶段予以解决。需要指出的是,在专题强化阶段,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会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有针对性的针对自己的弱势知识点进行补救非常重要。在专题强化阶段,我们更看重的是对知识进行体系化的学习,每个专题可能会涉及到教材的不同部分,第一阶段的“点对点”的学习方式也会变成第二阶段的“点对面”的学习方式。

真题和模拟(10-12月份)。进入到10月份,学生的备考压力会逐渐加大,这主要涉及同时进行的政治和英语学科的学习时间安排问题。应该说,每年的10月份往后是考研政治学科备考的黄金时期,因此专业课的学习不能占掉太多的时间,因此真题和模拟的形式是在该阶段进行学习比较好的选择。这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脱离了教材而已经进入到了试卷形式,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重复看教材而出现的浮躁心态。

?

备考建议

我主要来讲一些法学专业课在备考过程中的策略问题。

?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招生专业课考试的特点,我把它概括为以下几点并分别提出备考建议:

?

(1)初试不区分方向。这也就意味着无论考生报考什么方向,考试的内容是一致的,对于考生来讲,不论报考什么方向所要学习的学科其实只有三种:法理学、刑法学和民商法学。换句话说,我们在初始阶段所要学习的就是这三门学科,也只有这三门学科。有的学生可能报考的是这三门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但是我仍然建议在初试阶段我们只复习这三门学科,因为考生报考专业只在复试阶段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问题是考生要进入复试。因此考生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备考,至于自己所报考的专业知识,则在复试准备阶段进行集中学习就可以了。

?

(2)研究方向不影响报考专业。根据该校招生目录,不同专业又细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但这个研究方向只在研招网的报名系统填写中有意义,考生一旦被录取,在研究方向选择上有极大的自由度,可结合导师情况和个人兴趣再做选择。考生在初试备考过程中不应当浪费太多时间琢磨研究方向等问题,兴趣归兴趣,考试归考试,这一问题应该在录取之后与老师充分沟通确定。

?

(3)某些科目不需要复习准备。考生虽然报考了某一专业方向,但不意味着考生需要掌握了该专业方向的所有知识。比如,该校的法学基础科目只考察法理学并不考察宪法学,再比如,该校的法学综合科目只考查刑法学和民商法学,并不涉及诉讼法学科目的考察。再具体来讲,民商法学科目也以民法学为主,商法学为辅;商法学科目以商法总论和公司法为主,其他科目为辅;商法中的其他科目考察也以总论内容为主,分论内容为辅。

?

此外,根据以上目标院校的考试特点,建议考生注意以下几点:①该校初试考试非常重视法理学科目,法理学独占一门考卷。可以说,法理学科的复习是拉开考生之间成绩的关键。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跟该门学科有关的知识和社会热点事件。②该校在考试科目上的选取体现了对考生能力的要求,那就是既有理论上的深度(通过法学基础科目体现),又有范围上的广度(通过法学综合科目体现),这在备考过程中应予重点提升培养。③参考书目承担了划定考试范围的功能,对于考点的准确把握还需要结合其他资料,比如近几年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以及目标院校和老师的学术关注等等。

?

其他建议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自己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随时关注自己所选专业方向的问题,毕竟初试中不考的科目需要在复试期间认真准备。由于报考方向涉及考生未来的研究方向,各个导师会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学术能力包括学术热点追踪能力和研究方向的学术敏感度。学生应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自我培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