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春晚”,23科软还能不能报了(仅为个人主观意见,供大家参考…
- gong2022
- 0
- on 11月 15, 2023
什么是科软?
科软,不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也不是电子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而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软件工程,虽然也有学硕,但是网上大部分人使用“科软”这个词都代表中科大的软件专硕。
为什么被称为考研春晚?
科软近几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在全国计算机类考研当中一直都属于最多的之一。科软录取的考生当中从二本到华五,从科班到三跨,覆盖面非常之广。再加上其华五的身份和亮眼的就业数据,性价比一度高居计算机考研之首。无数怀揣着名校梦想的科班生和试图转码的跨考生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科软大军之中。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高分选手也越来越多,然后呢在2021年造成了科软分数大爆炸,复试复试线暴涨了68分。自此科软就成了每一年考研的焦点,被冠以考研春晚的称号,那年报考科软的考生也被调侃为科憨。很巧啊,我也是(科憨)其中一员(苦涩)。
科软2021年的分数为何如此之高?
1、考研机构引流导致大量报考,计算机考研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当中呢,大部分学校的信息阅读量不会超过5000,但只要一提到科软嘛,至少就是两三万,科软已经是流量密码了,有哪几个比较出名的机构呢我就不点名了,知道的同学打在公屏上
2、考生平均水平提高,大环境经济状况不佳以及考研热,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分选手出现,二战、三战的人也越来越多,考研整体水平总体上会越来越高
3、2021年的数学非常简单,130+的遍地都是,分数比起其他年份,确实有一些虚高,以我自己的主观判断,2021年的130分可能相当于2022年的110分(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大家图一乐就好)
4、安徽区的政治和英语确实要比上海、北京等地区的分数要稍微高一些,属于“小水区”,因为考
研阅卷是以你所报考的学校所在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阅卷的,所以呢好学校越集中的省市越难考到高分
但不可否认,那年的科软确实含金量很高,100分的专业课单科线堪称408之最。
科软还能不能报?
我先给大家看一些数据。
2021年:
?
报考人数:4300+人 ?录取人数:656人
复试线:60、60、100、100、388??进入复试人数:791人
所有进入复试的考生均分
政治:73.99 ?英语二:78.96 ?数学二:134.84 ?408:120.62 总分:408分
?
2022年
?
报考人数:1400+人 ?录取人数:525人
复试线:60、60、80、80、335 ?进入复试人数:631人
所有进入复试的考生均分:
政治:72.26 ?英语二:82.75 ?数学二:114.02 ?408:105.98 ?总分:375.01
录取的525人均分:379分
?
表面上看报考人数锐减近3000人,复试线暴跌53分,数学平均分下降了20分,408的均分下降了15分。但数学下降只要还是难度增加所影响,408分数下降有部分原因是408大改,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当然报考人数减少确实使得22年的平均水平不如21年,但绝对没有数字上这么夸张。22年复试被刷的最高分是370分,所以要想在初试就占据一个安全的排位,也得考到370以上。21年是爆炸,但22年绝不是爆冷,仅仅1400人就考出了曾经3000人的效果。时代变了,科软不再是捡漏的天堂了。如果没有一定的水平,来报考科软的话,现在风险很高。
?
结论:科软23年的分数线势必会有所回升,但大概率是无法达到21年的分数线了。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可以考一个380+的分数(参考22年的难度),还是比较稳的,但如果觉得自己只有350到380的水平,就需要慎重考虑了,如果不是特别喜欢科软,建议就不要报了。350以下的同学就建议多看看别的学校,虽然目前捡漏的希望不大,但是你要赌一把的话也是可以的。还有报考科软一定不能有太明显的短板,不然单科线就会将你拒之门外。尤其是408,每年都有408不过线的高分选手。
?
博弈论:很多时候你以为大家都在第五层,其实都在第一层。
?
疯狂的考研热的背后呢是大环境经济状况的不佳,高端人才岗位的短缺导致的无限内卷,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迫切需要改革。考研就是一个蓄水池,吸收目前市场无法消化的大量高校毕业生,成为一个缓冲区。我国目前的研究生体制大部分都面向科研,而目前考上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就业。把科研的资源和精力都花在这一部分同学身上,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学生的就业困难。如何调整科研资源分配,把科研资源用到真正想做科研的同学身上,让想就业的同学能够提早去实习,打下就业基础,这是一个很难平衡的问题。科软迈出了这第一步,无导师制和联培的结合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这个会不会成为未来中国研究生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让时间来给我们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