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校来源分布 双一流95%以上,双非不足5%缩略图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校来源分布 双一流95%以上,双非不足5%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目前,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0多所高校,已经公示2023年保研推免名单。

根据以上高校2019年招生人数,可以推算出这些高校2023年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保研推免率,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和录取率,也可以计算出这些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并可以从录取的名单中,推算出各所院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高校来源。

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相关数据,清华大学每年招收研究生约有90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约6000多人,博士研究生约有3000多人。

清华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来源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约有9000多人,占比超过95%。而“双非”“四非”大学录取的人数,仅有450多人,占比不足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端的现象呢?

第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素养相对较高

大家都知道,在此前评出的985工程大学仅有39所,约占全国高校的1.42%。211工程大学为116所,约占4.21%。“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147所,约占5.33%。

从文化素养的角度来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明显要高于绝大多数“双非”“四非”高校。

从专业素养的角度观之,“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专业竞赛成绩,也明显好于绝大多数“双非”“四非”高校。

从科研成绩的角度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全国三大奖评比中,获奖数量明显高于“双非”“四非”高校。科技发明或专科数量,“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是遥遥领先于“双非”“四非”高校。

第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考研的人数和比例也很高

比如: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南报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学子,均接近30000人。报考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人数,均超过20000人。

相比而言,绝大多数“双非 ”“四非”高校的报考人数要少一些。这显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意志,也反映出“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对未来人生有系统的、明确的规划。

第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推免人数和推免率高得多

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医学部保研推免率达到了71%,高居全国高校榜首。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保研率均超过5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院校,均超过40%。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均高于30%。

据统计,保研清华大学的“双非”高校,也有相当的实力。比如:南方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等。而一般的普通高校,能够保研到清华大学,基本上是“万里挑一”。

保研推免率比较高,使得“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子有更多的机遇,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一切正是“双非”“四非”高校所不具备的。

第四,“双一流”高校举办的各类测试活动也有利于考研录取

据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每年都会举办优秀大学生暑假“夏令营”活动,给予“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子更多的入营机会。

通过“夏令营”活动,提前测试优秀的学子,而进入“优秀学员”的也绝大多数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子。而这些学子,就自然成为保研推免的对象。

即使没有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校来源分布 双一流95%以上,双非不足5%插图

获得“优秀学员”称号,也可以在今后的考研中,获得“双一流”大学的关注。试想,能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夏令营”的学子,其自身实力一定是非常强的。

第五,“双一流”建设高校考研录取条件也相对要苛刻一些

高水平大学对录取的研究生,一般都要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学生,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高校鄙视链”。

甚至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考研阅卷时会对“双非”“四非”高校的学生不友好,存在压分的现象。好不容易过了国家分数线和学校分数线,在复试面试时,“双非”“四非”高校的学生,也往往是陪考的对象。

所以说,“双非”“四非”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要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没有绝对强大的实力,往往很难实现考前目标。

第六,能够成功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双非”“四非”学子,基本上是保研和推免生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学生“保研推免”录取的。

能够真正凭借优秀的考研分数,优秀的复试和面试成绩,考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超一流大学的“双非”“四非”高校学子,一定是凤毛麟角。

第七,“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经费、实验室设施等,也要好于“双非”“四非”高校

清华大学2022年财政预算达到了300亿以上,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也都超过了200亿。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教育硬件设施方面,“双非”“四非”高校也都可望不能及。这对学子们的考研,在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华大学有95%以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源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双非”“四非”高校不足5%,也就会被大家所理解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32